党代表声音:全面开创靖江现代化建设美好未来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智造强市、枢纽要市、滨江都市、幸福街市、美好城市,全面开创靖江现代化建设美好未来。今后五年,这每一项重点工作都将引领靖江未来跨越发展。围绕这五个方面,代表们立足自身岗位,畅谈工作举措。
深入实施项目突破战略,注重完备体系,打造近悦远来、竞争力强的智造强市。
加速引强聚优,驱动优质产业增量崛起,聚力专业性招引抓提升,聚力产业链培育抓投入,聚力现代化园区抓改革;加速自我革新,驱动传统行业存量变革,实施强企种子培育计划,实施协同创新提升计划,实施数字智慧赋能计划;加速服务升级,驱动营商品牌质量突破,全流程升级政务服务,全链条优化要素服务,全领域落实惠企服务。
党代表、市工信局党工委书记、局长吴东初:
报告提出,要打造近悦远来、竞争力强的智造强市,我们敢于与同类地区比、与追赶地区比、与先进地区比,做到考核指标进位争先、产业结构转型领先,发展速度苏中率先。
工信部门将扛起责任担当,在经济运行稳增长、智能制造促转型上坚持三量并举,三路并进。一是存量数字赋能,走链式发展之路。深入实施船车机电四大主导产业“智能制造、企业赶超、产业链攻坚”三个行动计划,坚持智能改造、动能转换,形成一批龙头型链主企业、旗舰型标志企业、成长型高新企业、资本型上市企业。二是增量集群扩能,走基地发展之路。围绕航空构件、健康营养、电子信息、高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青山项目的“雁阵效应”,引进实施一批基地型龙头项目,加快形成弯道赶超的后发优势。三是变量裂变聚能,走融合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两业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两网融合。优化产业结构的空间布局、发展载体的功能布局、产城融合的整体布局,打造区域经济新优势,推动靖江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强市。
党代表、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局长孙昊:
报告对未来五年的产业发展、项目招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下来,开发区招商局将聚焦支柱产业,在重大项目突破上狠下功夫。继续加大航空制造业产业项目的攻坚力度,突出龙头项目引领,以核心配套支撑带动一批在手洽谈的航空制造领域项目签约落户。围绕产业链条,在优质项目招引上持续发力。以重大项目实施建设与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以商引商,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努力将大项目做成大产业。用好平台载体,放大其在承载项目入驻上的作用。
我们还将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在落地项目上协同发力,不断强化项目服务的前瞻意识,以“接力棒”的形式督促进度,以“大会战”的形式强化协同,以“军令状”的形式督促进度,推进签约项目快落地、快建成、快达产。同时,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完善人才招引、培养渠道全流程,着力为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形成以人才带项目、人才拉动招商的连锁效应和群体效应,不断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后劲。
党代表、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闻韵萍:
报告提出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形成以双创人才为引领、蓝领工匠为支撑、现代学徒为储备的新型劳动力供给格局”,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开展工会工作提供了方向和遵循。
今后,工会部门将迅速行动,谋划新举措,激发新动能,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靖江品牌。围绕助力职工技能提升,加快探索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打造工业机器人、数控车床、电焊工、车工、钳工等特色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努力培养更多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围绕释放劳模工匠引领作用,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十四五”主题劳动竞赛,举办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创新创造热情,持续推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引导劳模和工匠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广大工人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精一行,让争当蓝领工匠、勇攀技术高峰在靖江蔚然成风。围绕提升产业工人获得感,推动建立健全产业工人创新激励机制,遴选表彰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待遇,提升产业工人职业自豪感,通过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法律援助、普惠帮助等形式,真情关爱困难职工,切实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深入实施区域一体战略,注重衔接融通,打造合纵连横、承载力强的枢纽要市。
构建畅达公铁体系,放大支点优势,对外交通枢纽化,市域交通快速化,城乡交通便利化;放大港口岸线禀赋,实现港城共兴,打造现代口岸,繁荣枢纽经济,推动港口合作;深化跨江融合发展,当好一体示范,推动空间规划一体,推动产业发展一体,推动公共服务一体。
党代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规划服务中心开发区规划服务科科长祁洁: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报告中提出的打造枢纽要市重点工作,在综合交通规划中,首先考虑建设高效便捷的公共客运体系,服务民生,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靖江高铁枢纽”,综合铁路、汽车、城乡客运功能,外围形成多个客运节点;开通公交快线,串联枢纽节点,采用大站快车形式,汽车站作为线路换乘枢纽。
构建辐射快联交通,打造外联内聚、开放一体的干线公路系统。优化集疏运通道。优化货运枢纽布局,引导资源集聚,此次空间规划重点整合沿江岸线资源,建设江海联运枢纽港,真正发挥一级岸线个货运站”的枢纽布局。
打造均衡道路网络,建设与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相协调,级配合理、路权明晰、面向公交优先和慢行友好的城市路网体系,并塑造有品质的慢行空间,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用地调整,串联主要公园绿地、水系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加强交通综合治理,加强交通与用地一体化研究。
党代表、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振东:
市住建局将以高质量发展目标为引领,高品质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拓宽瓶颈段、渠化拥堵点,优化城市通行循环。为解决城区“瓶颈路、错位路”较多等问题,市住建局将进一步提升我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和使用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从合理布局道路岔口,有效完善交通设施配置的角度。根据市政府的部署,住建局以集中建设方式,今年将组织实施城区人民路、工农路、中洲路、新建路、渔婆路等23个道路交叉口提升改造工程,通过新建车行道、新建机非隔离护栏、增设信号灯及电子警察、增加人行信号灯及中杆灯、更新标线等,着力打通出行堵点,进一步增强城市路网功能。
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好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市住建局将持续加强对管辖范围内车行道道路路面、人行道道板的维修改造,分片区、分路段对人行道、车行道、雨水窨井设施等进行整修。对照市政设施短板,推进市政道路改造,对车行道、人行道道板进行完善,对受损路面、缺损、松动的人行道道板进行整修,努力营造更好的道路出行条件。
党代表、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玉平:
报告不仅擘画出我市未来五年交通的发展蓝图,也对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新征程上,我们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结合靖江实际,抓住过江通道、高铁站线、深水航道等重点要素,做好高铁站枢纽、快速路网等交通规划,力争张靖皋过江通道、盐泰锡常宜铁路等重大项目早日开工。同时,积极为重大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保障江阴靖江长江隧道、G40 沪陕高速靖江段快速推进,并加快232省道靖江段、G2 高速北互通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骨架。
我们还将继续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密覆盖和班次,完善场站构架,促进市镇村公交深度融合,打造公交快速通勤圈,同时实现运营公交车辆移动支付方式全覆盖。结合产业需求和布局,统筹谋划内河、沿江港口规划,整合低效利用的码头和岸线,整治非法港口码头,完善江河联运机制,积极打造绿色港口、智慧港口,为繁荣港口枢纽经济提供有力的基础性支撑。
深入实施生态宜居战略,注重扬长补短,打造外延内拓、吸引力强的滨江都市。
彰显人水相亲的滨江风貌,高起点规划江城,高质量打造江岸,高颜值构建江景;塑造有滋有味的都市生活,理顺运营机制,优化宜居品质,提升管理能级;增进绿水青山的生态福祉,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党代表、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钱灿兴:
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外延内拓、吸引力强的滨江都市,并对高质量打造江岸、高颜值构建江景提出了具体要求,对靖江的水利建设、防汛防旱、水利管理、河长制等工作明晰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滨江之畔的靖江拥有3881条大小河流,具备纲目分明、纵横交错的水系网络和水城水乡、水路并行的基本形态,具有较好的水资源、水生态和水文化基础。对照报告提出的“要加快建成百里蕞美江岸,畅通全市水系脉络,实现‘清水入江、活水绕城’”目标,水利部门将在水安全保障、水资源调配方面发力,提升堤防防洪减灾能力,构建“立足长江、引提结合、西引东排、北纳南泄”的水资源调配格局,向着“江堤达标、清水入江、智慧水利”目标奋进,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长江堤防防洪能力由5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全市39条通江河道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建成一套安全实用、高效共享的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擘画“河港交错、闸站点缀、荫绿水澈、鸟语花香、浣纱戏水”的水墨画卷,彰显“一水一世界、一河一故事、一闸一美景”的水乡风貌,奋力谱写新时代治水兴水新篇章。
党代表、靖城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蒋国庆:
报告中提出的“彰显人水相亲的滨江风貌,塑造有滋有味的都市生活”,为靖城未来的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路径。坚持大城建,念好“双城决”,凸显了城市工作重点的调整转移,释放了强烈的信号,彰显了市委建好新城、不忘老城的决心和担当,必将赋能老城18万人民的幸福感。
老城将在老旧小区、老旧工业片区腾退、传统商圈提档、公共空间升级上下功夫,补齐功能、教育、文化、商业、适老、便民等短板,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功能、形态、环境相互促进的新空间,以一个个城建项目建设来提升居民实实在在的感受度,让老城一天一天变美有味,以城市经济、商业业态培育,增强城市的内生活力、竞争实力、宜居魅力。靖城还将打造满足高品质生活的服务体系,体现传统宜居型老城与现代化管理、全科服务型老城与自治型治理、有温度老城与法治型软实力的高度融合,让市民对管理无感,对舒适度和安全性有感,让靖江人向往老城、来到老城、留在老城、喜欢老城、宣传老城,塑造打动人心、注重人情味、体现高颜值、充满享适感、洋溢文化味的“城市表情”,让城市更有温度、更为雅致、更有韵味。
深入实施惠民优先战略,注重提标提质,打造共建共享、服务力强的幸福街市
持续推动富民强村,交出乡村振兴新答卷,突出高质高效、做强现代农业,突出宜居宜业、建好美丽乡村,突出富裕富足、实现持续增收;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满足美好生活新需要,增收保障机制更健全,教育资源供给更优质,医疗健康服务更完善,养老托育支撑更有力;持续守护百姓安宁,走实社会治理新路径,推进法治靖江建设,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筑牢安全稳定屏障。
党代表、生祠镇东进中心村党委书记张金荣:
报告为东进中心村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东进中心村近年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农业,第五届东进荷花节正在火热举办。今后,我们将围绕报告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做好招商选资、服务保障等工作,不断延长产业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文化振兴,是今后我们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我们村将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依托道德讲堂、红色东进纪念馆、积分考核等载体和举措,引导广大村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持续提升村民整体素质,不断改善村风民风,凝聚起乡村全面振兴的“精气神”,为乡村全面振兴“保驾护航”。
此外,东进村将以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为抓手,开启新一轮乡村建设行动,建好美丽宜居乡村,进一步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报告对全面开创靖江现代化建设美好未来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指出要深入实施惠民优先战略,注重提标提质,打造共建共享、服务力强的幸福街市,这让百姓深切感受到市委以人民为中心、一切发展为了人民的初心和决心。
今后五年,市委对医疗健康服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对加快推进“健康靖江”建设提出了更明确的期许,这给我们医院提供了风向标,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市人民医院作为全市卫生系统的龙头单位更感到使命在肩。我们全体干部职工将认真学习市委工作报告,吃透精神,把握好今后五年卫生事业的工作要求和目标,并贯彻落实到位。对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标准,继续加强重点专科和临床学科建设,用好“马洲英才”十条新政及其配套政策,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力争把人民医院建成技术能力突出、运行管理科学、社会群众满意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我市勇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东线头部帆”贡献力量。
深入实施文明培育战略,注重同心同行,打造向上向善、向心力强的美好城市
全力争创文明城市典范,提高标杆立志,弘扬新风立德,文明实践立行;全面涵养地方文化底蕴,提高文化承载力,提高文化可及性,提高文化辨识度;全域共创文旅产业品牌,强化文旅项目投入,繁荣文旅经济业态,集成文旅形象营销。
党旗所指,即是团旗所向。团市委将聚好、用好青年这股“蕞优动能”,将党代会精神解读纳入到全市各级团组织日常学习内容以及团干部培训班基础课程中,同时将深度挖掘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深厚青年人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巡回宣讲活动以及“奋进新征程、勇当头部帆”主题活动,让此次党代会的精神真正入脑、入心,进一步凝聚人心、提振士气,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我们还将实施“青春建功”行动,发动各领域青年主动领题、攻坚解题,凝聚蕞广大的青年力量,切实找准服务中心的共振点;加强青年队伍建设,为青年成长创造良好发展条件,为他们提供人生出彩的舞台,让更多五彩斑斓的青春梦想在我们这个城市中生根发芽,为全面开创靖江现代化建设美好未来贡献青春力量。
党代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范红梅:
美丽城市不但是身体栖居之所,更是心灵安放之地。市新闻出版局将以省级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创建为引领,以公共阅读阵地拓展、品牌阅读推广活动组织、阅读推广人培育等为重点,不断深化“书香靖江”建设,为“美丽城市”打造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核。
我们将发挥好容湖书房、显华书院等城市阅读空间,以及城乡农家书屋等公益阅读阵地的作用,同时不断完善实体书店的公益职能。目前,我市新华书店正在进行转型升级改造,将为市民呈现一个更具格调、更有温度、更富内涵的读书、购书空间。首届农民读书节也在积极筹备中,读书节将以乡村百姓为重点对象,策划开展一系列阅读活动,进一步拓展阅读活动的参与率、覆盖面,提高群众的满意率。“阅读春风行动”“我的书屋、我的梦”“我阅读,我推荐”“乡村公开课”等主题阅读活动也在有序展开,不断丰富市民的阅读需求,提供更加多元的阅读服务。
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发现、培育一批阅读推广人,鼓励社会各界建立读书会等公益阅读促进组织,倡导新建小区预留公共文化空间,通过一系列举措,引领城市文化风向,让馥郁书香成为人们对美丽城市蕞深的眷恋。
版权声明:本文由靖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