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靖江36个重大项目在沪签约总投资249亿元
在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江苏靖江也在行动。
9月27日下午,靖江市在上海举行投资恳谈会暨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推动靖江深度嫁接上海科技、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据了解,此次招商活动中,共有36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249亿元。
除此之外,靖江日前还宣布成立沪靖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促进会。
靖江市委书记张长平表示,跨江融合、接轨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一直是靖江发展坚定不移的战略取向。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已经进入密集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这是靖江蕞大的发展机遇。
在9月27日举行的产业集中签约仪式上,一大批装备制造类项目、精密制造类项目、环保装备制造类项目、电机电器制造及技术服务类项目、新材料制造类项目、通专用设备制造类项目、现代服务业及食品制造业类项目,分别与开发区本部及相关园区、镇、街道、企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
一大批制造业中大项目选择落户于此,与靖江多年来积累的产业基础密切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靖江工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头部大民营造船基地、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全球蕞大的系泊链生产基地;机电、汽配、通用设备、工程机械等传统产业提速升级,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火炬计划微特电机及控制基地、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2019年,靖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9.6亿元,同比增长7.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6亿元,增长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亿元,增长10.6%;完成工业开票销售1312亿元,增长13.9%;进出口总额34.5亿美元,增长21.8%。
张长平表示,靖江年轻富有朝气,创新更具实干,工业基础扎实、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特色明显、配套设施齐全,有能力、有实力为上海企业实现发展的蜕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靖江与上海“地缘相近”“气质相投”“产业相合”,相信上海的企业家到靖江创业一定会感到宾至如归、如鱼得水。靖江为承接优质产业转移,正在围绕打造“江苏综合成本蕞低地区”的目标,全面向上海看齐,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靖江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锋剑推介投资环境时说,靖江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一个关键节点城市,在承接上海辐射、深化区域合作上,大有优势、大有空间、大有可为,具有时空距离更近、资源禀赋更好、创新要素更多、营商环境更优的比较优势,值得企业家朋友们把靖江作为梦想的新起点、事业的新平台,共享发展机遇、成就人生梦想。
事实上,靖江与上海渊源颇深。从扬子江畔到黄浦江滨,靖江与上海共饮一江水,有着江海同归、江海一家的深厚渊源,靖沪一家亲由来已久。
2019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靖沪合作、江海一体化发展有了新的内涵、新的任务。靖江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一个关键节点城市,在承接上海辐射、深化区域合作上,大有优势、大有空间、大有可为。
除了项目上的合作,靖江9月26日还在上海举办了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座谈会暨沪靖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促进会成立仪式。
张长平会上指出,成立“沪靖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促进会”,既是靖江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为广大在沪靖江籍的有识之士搭建一个常态化的两地交流平台,共同推进沪靖深度融合发展。他还强调,沪靖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促进会会员是两地交流合作的中坚力量,希望大家利用信息优势和人脉资源,更好地对外推介靖江“好形象”,传播靖江“好声音”,架起沪靖合作的坚实桥梁。
靖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南松介绍称,长期以来,靖江积极参与长三角交流合作,与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龙头——上海交往密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无论上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九十年代开放型经济大发展,还是近年来转型发展,都与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上海的辐射带动紧密相关,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接轨上海的工作格局。
目前,“沪靖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促进会”已经民政部门批准设立,并完成法人社会团体注册登记,可以依法开展工作。据悉,首届“沪靖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促进会”共吸收会员26人,设会长1人、副会长7人,均是沪靖两地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法律等领域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士。
版权声明:本文由靖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