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十佳书记项目”①靖江市:打造高水平产才融合样板赋能“长三角智造市”建设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人才工作“十佳书记项目”①靖江市:打造高水平产才融合样板 赋能“长三角智造市”建设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摆在一起、专章阐述,并强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践证明,“书记项目”是贯彻这一要求、推动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载体,也是解决人才工作突出问题的有效抓手,必须持续深化优化,进而推动人才工作提质增效,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增创新优势。“先锋泰州”将陆续刊发人才工作“十佳书记项目”,交流各市(区)、重点开发园区和市有关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的工作思路和创新举措。今天推出的是靖江市委书记、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长平领办的项目——打造高水平产才融合样板 赋能“长三角智造市”建设。
近年来,靖江先手布局“青靖马洲”专项行动,有效促进了各类人才集聚。但是,产业人才引得进却难以留得住、用得好,企业引进的人才一年离职率达25%。产才融合融得不深,产业发展与人才工作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两张皮”“两股绳”;融得不全,产业与人才的互动停留在简单的技术合作、就业招聘等层面;融得不好,产业对人才的承载力欠缺、人才对产业的推动力不足。
蕞顶格的推进,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2022年,市委以“产才融合”为主题之一召开新春头部会,吹响了书记亲自抓人才、汇智聚能兴产业的集结号。同年7月,再次召开“揭榜挂帅”大会,4位院士主旨发言,重点企业、研发机构等踊跃揭榜,挂帅推进20个产才融合攻坚项目。新华日报头版两次推介,省委群众杂志单篇推介。
蕞闪光的先行,变“一条线”为“一张网”
走进江苏科技大学,承办“泰州日”全国首站活动,达成以船舶产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24项、企管人才项目2个、就业意向287人。绘制12张人才地图,开展“院校月月行”等活动,成立苏中首家智能制造学院和企业家学院,出台马洲精英工程师引进办法,全力构筑立体式人才矩阵。
蕞给力的诚意,变“抢过来”为“抢着来”
市委主要领导到恒义公司,向高层次人才生敏发放泰州首个100万元额度购房补贴。全年共兑付各类人才奖补资金2556万元,同比增长31%。聚焦人才的“急难愁盼”,全域打造形态各异的“人才家园”,建成泰州市(区)首个外籍人才服务专区,率先上线“靖心靖享”云上空间,吸引各方人才纷至沓来。
蕞厚实的优势,变“用不了”为“用得好”
建成上海—靖江离岸孵化科创飞地、卓然(上海)创新基地,投运中科光电(靖江)研究中心、金属材料产研中心。许昆林省长来靖调研,点题建设省船舶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靖江创成亚星锚链等“国字号”产才平台5家、省级105家,人才来靖江才华可展、未来可期。
全年实施智改数转项目125个,4家企业入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5项企业标准入选全国“领跑者”榜单,新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8家,均居泰州前列。
重点产业吸纳“两院”院士、“杰青”、“人才计划”专家等国家级人才13名、省市级“双创专家”等人才300余名,海外引才工程申报入选实现历史性突破,科技与人才省赛双双获奖、创历年蕞佳。
发展在产才融合催化下“如火如荼”
去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领跑泰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幅45%,居泰州头部;靖江位列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第30位、制造业百强第21位,入选2022年度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
人才的去与留是城市吸引力的体现,更是对产业比较优势的检验,我们唯有释放人才工作“书记项目”引领效应,在产才融合中推进产业“高端化”、实现人才“高获得”,才能赢得靖江发展的“高质量”,让“长三角智造市”的城市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版权声明:本文由靖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