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十佳书记项目”④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园区:创设“一站三地”打造“智创新城”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人才工作“十佳书记项目”④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园区:创设“一站三地” 打造“智创新城”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摆在一起、专章阐述,并强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践证明,“书记项目”是贯彻这一要求、推动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载体,也是解决人才工作突出问题的有效抓手,必须持续深化优化,进而推动人才工作提质增效,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增创新优势。“先锋泰州”将陆续刊发人才工作“十佳书记项目”,交流各市(区)、重点开发园区和市有关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的工作思路和创新举措。今天推出的是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园区党委书记、管理办主任李华兵领办的项目——创设“一站三地” 打造“智创新城”。
要素支持单一化。对人才支持局限于土地和厂房,在资金、信息、人力资源等方面保障仍显不足。创新载体老旧化。部分人才载体功能单一、设施陈旧,存在人才“入而不驻”现象。人才服务碎片化。缺乏多业务集成的“一站式”人才服务阵地,人才事项办理“跑腿多”,成为制约园区集聚人才、转型发展的瓶颈。
统筹“一站”,打造人才智创“高效性平台”
选址国家级科创企业孵化器,建设望江人才驿站。驿站设有聚贤会客厅、青锐研习所等七大功能分区,同时增设创业咨询、金融贷款等5个专窗,吸纳智联招聘、中科睿智等6家社会机构,满足创业人才各方面需求。扩容自在城人才公寓2幢,承接“三整合”后的助企惠才功能,对接市级部门下放审批、社保等21项权限,实现了“创业审批、人才服务一站通办”。建立“科技镇长团驻点+市级专班联系+企业专员轮岗”的运行模式,针对领军人才、技能人才等推行“五色”管理机制,确保驿站运转有序。
运筹“三地”,构造人才智创“实质性空间”
打造高端技术研发基地。对接中国水科院、上海材料研究所等大院大所,在园区合作共建4个研发基地,联系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在企业设立研发工作室48个,让技术与生产无缝衔接。打造高级技工培育基地。嫁接省靖中专校教学资源,成立公共实训中心城北分中心,在职业学校定制“城北班”,设立实操站点108个,为创业企业定制技能人才。打造学生就业实训基地。优选28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就业实训基地,定期组织高校、职校学生见习实习,推动人才资源源源不断向城北汇聚。
众筹“兴才”,营造人才智创“长效性氛围”
集成创新创业、技术改造、招才引智等内容出台园区版人才政策,2022年向创业人才兑现资助资金500余万元。新投建10万平米“共享车间”,发放5000万元创业贷款,人才来城北创业只要“拎个包”,其余“城北包”。创新企业引才定薪、技工能级定薪、临工应急定薪等实用人才“三定”保障举措,帮助解决创业企业实用人才后顾之忧。
望江人才驿站累计办结人才服务事项100余件,帮助招引创业人才50余名,“人才计划”专家王坤、“优青”李宝童等“国字号”人才落地创业,成功入选靖江首个海外引才计划。
新增技术研究中心等人才载体20余家,培育青年大学生100余名、实用型技能人才2000余名。
落地省级重大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1家。2022年,园区工业开票销售165.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40.4亿元,增幅均居靖江前列。
一站三地“小平台”,发挥了招才引智“大作用”,释放了平台聚才“大效应”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质量人才。我们将对标“四敢”重大要求,把握筑“巢”孵“才”、兴“才”强“业”的实践逻辑,紧抓人才工作“书记项目”,持续做优人才链、激发创新链、育强产业链,蕞大程度迸发“才聚城北、智汇科创”的磅礴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靖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