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十佳书记项目”⑧丨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共享公共实训中心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区”
人才工作“十佳书记项目”⑧丨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共享公共实训中心打造 产教融合“示范区”
编者按 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对全面开启人才强省建设新征程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 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实践遵循。走好高质量发展的 “赶考路”,泰州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贯彻省委人才工 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快人才强市建设,“一把手”怎么看、怎么干?“先锋泰州”将陆续刊发各市(区)主要领导署名文章, 展示人才工作“十佳书记项目”,交流各市(区)和市有关部门学习贯彻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工作思路和创新举措。 今天推出的是人才工作“十佳书记项目”——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共享公共实训中心 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区”。 项目背景
产教融合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高端人才的关键引领,也离不开大批蓝领精英的 坚实支撑。靖江开发区针对辖区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产教深 度融合新模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主要举措 从思想认识层面“立题” 产教融合更加有章有法 ➢从“一方产业”出发。当前,开发区技能人才的“困境”正在凸显:电焊、模具、数控等技能用工需求存在较大缺口,高级 技师等领军型蓝领严重不足,初级工和中级工的梯次储备也不合理。 ➢以“一片学校”立足。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省靖中专校相继落户开发区,科教资源与人才资源互动耦合,不仅满足产业 能级提升的现实需要,更有利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 ➢在“一个基地”落脚。充分利用公共实训中心,系统打造模具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研训中心、技能大 师工作室,建成集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的产教融合综合示范基地。
从机制融合层面“破题” 校企合作更加有为有型
➢聚焦常态对接无阻。成立“开发区产教融合发展联盟”,促进科教资源、产业要素“无缝衔接”,实现职业院校、产业园 区“同频共振”。
➢聚焦成果落地无忧。加快构建产学研联合体,形成“需求——研创——转化”立体式技术技能服务模式,打通创新应用 蕞后一公里。
➢聚焦校企合作无间。引导企业与实训中心深度合作,成功孵化产教融合发展“宾科”模式、“恒艾”模式等案例,校企“双 元教育”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坚持把专业建在产业一线。围绕精密制造、航空配套等产业群,重点布局先进制造、机器人技术等专业群,创成省级 品牌专业4个、特色专业1个、现代化专业群2个。
➢坚持把课堂搬进实训基地。与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创设黄俊劳模创新、邱明辉蓝领创新等技能 大师工作室,打造“双师型团队”,为在校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技能培训,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共培养”。
➢坚持把创新刻入成长基因。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建“精密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5大平台,按照“企业出题、专 家选题、中心领题、校企解题”的方式,加强共性技术、“卡脖子”技术协同攻关,推动30多项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投入市 场。
通过“学用零距离”产教融合模式,培养了制造类专业人才3000余名,大多已成长为企业骨干力量。
瞄准开发区产业转型方向,产教融合持续释放强大生产力,助力精密制造等产业链企业破解研发难题,迎来质的飞跃。
优质的产业工人群体,已成为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也将为更多产业项目布局、各类人才汇聚,提供无限可 能。
科学布局,成就“一线基地”。公共实训中心地处开发区腹地,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强烈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在开发 建设一线建立公共技能实训中心与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能够以更高效率、更快速度、更强模式培养产业人才,服务企业 发展。
因需而智,绘就“三张地图”。技能人才培育如何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关键在于绘好“区域经济发展图”“产业人才需 求图”及“专业人才培养图”,并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联合开展需求预测、方案制定、实训实践等,构筑起强大的创新创 业生态。
多维赋能,铸就“四大平台”。紧扣市委打造“长三角智造市”战略部署,持续加大软硬件投入,聚力打造“教学实习场地”“职 业培训平台”“校企合作载体”“创业创新基地”等四大平台,架起了深化产教融合的“四梁八柱”。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靖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