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生祠找准强村富民支点撬动乡村振兴杠杆
行走在生祠镇纵横交错的水泥路上,眺望田间村落,屋前房后绿意盎然,草木郁郁葱葱散发幽幽清香……步步为景,无一不诉说着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巩固成果,让特色助力振兴。在新义村能看到二百余亩长势旺盛的血糯米植株随夏日暖风摇曳生姿。“‘太香一号’可是咱新义的功臣,帮助我们村实现了脱贫,更让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我们充满信心。”新义村副书记倪刚说。脱贫攻坚工作意在精准,就如同呵护树苗一般,如今的乡村振兴意在全局,就要抚育好一片林。新义村不断扩大血糯米种植面积,让特色农产品变成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不仅是新义村,生祠村的胚芽米,七里村的金花菜,金星村的香沙芋……桩桩件件都彰显生祠镇承接脱贫成果,立足村村有特色,户户能增收,奋进乡村振兴的决心与实绩。
整合资源,让项目点亮乡村。七彩荷塘栈桥边,年轻人忙着户外烧烤,烤架上滋滋冒油的肉串点缀着青翠的蔬菜,飘香四溢;长辈们在土家灶台制作的佳肴勾起儿时记忆;小朋友乖坐在家长身旁等待上钩的鱼儿……游客们声声笑语回响在东进这片旅游胜地。近年来,生祠镇在“农、文、旅”上持续发力,积极实施“一号农路”文旅发展项目,整合乡村资源,把握消费需求,打造“十全十美、岳来岳好”品牌。此外,生祠镇还将从“食、宿、游、娱”等方面开发综合体验型线路,完善民宿设施,将民宿经济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突破点,发挥“以点带面”影响力,不断推进各村项目建设,以一个项目“链”出一片产业,带动一方增收,敲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底气干部,为乡村增添活力。金星村是生祠镇典型的农业村,蔬菜品种多产量旺,成片的大棚基地十分壮观。但是,以往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并不足以推进全村振兴致富路,村“两委”经开会商讨和多轮规划,紧抓232省道建设带来的机遇,盘活金星北窑地段废弃用地,建设占地面积70余亩北窑工业园,不仅为65位村民增加了劳力安置收入,还通过招商引资为更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集体经济。在生祠镇这片大有可为的沃土上,有这么一群敢于质疑、扛得住事、担得住责的底气干部。他们敢想敢做,不断炼就宽胸膛、铁臂膀,成为生祠的“顶梁柱”。他们“沉下去,干得好”,为乡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创意有为的新点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村“两委”在北窑工业园进行现场核验
乡村发展硕果累累,增收致富后劲十足。生祠镇将传好脱贫成就交接棒,多举措做好镇村项目建设,培育乡村振兴蓬勃力量,绘就“业兴、村美、民富”壮丽画卷。(郭晨)
版权声明:本文由靖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